中国名菜电子书16册

中国名菜电子书16册包括巴蜀风味\滇黔风味、赣江风味、荆楚风味、岭南风味、民族风味、齐鲁风味、禽龙风味、三晋风味、松辽风味、苏扬风味、素斋风味、潇湘风味、燕京风味、药膳风味、中州风味。

素斋风味以素菜为特色。中华大地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生活习惯差异明显,但在喜食素菜这一点上,却有惊人的相似。

中国索食历史源远流长。亘古之初,素食沿于采集植物,荤食来自狩猎野牲。随着生产的发展,先秦时已经有了菜羹斋食。《礼记·玉藻》说,“子卯,稷食菜羹”,即在忌月要以稷谷为饭,以菜为羹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记载了颜回的一番话:“回之家贫,唯不饮酒,不茹荤者数月矣,因此则可以

为斋乎?”《南华经》也有“蔬食邀游,泛若不系之舟”的记载,说明素食在我国已具雏型。秦汉时期,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。张骞通西域。经“丝绸之路”传入了许多蔬菜和瓜果,以及相传为西汉准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,大大地丰富了素食的内容。西晋时期,一般士族文人崇尚清谈,笑傲公候,自甘淡泊。他们向来认为“肉食者鄙”,大多以吃素为荣。南朝梁武帝萧衍,以帝王之尊,笃信佛教,素食终身,并大力倡导素食,促使素食迅猛普及与提高。唐宋时期,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,烹调技艺日

臻完善,广泛使用植物油,豆类制品和果蔬菜大量增加,茹素之风比前代更加兴盛。据王谠《唐语林》载,崔侍郎安悲,宴请诸司,用面粉和芋头等材料做为素菜,在外型上可与猪羊肉做的脍炙荤菜相媲美,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,开了后世“仿荤素菜”的先河。历经元明,到了公元17世纪的清代,素食开始了它的“黄金时代”,并出现了宫廷、寺院和市肆素食的分野。宫廷素食,也叫斋菜,主要是帝后斋戒时享用,清宫御膳房为此设有“素局”。这些素菜御厨,能用面筋、豆腐、蔬果等原料,做出数百种风味各异的素食。寺院素食,电叫斋菜或释菜,主要用于法师讲经、沙弥受戒,或招待居士、施主及游客,专门由香积厨(即僧厨)制做。这一时期全国各地“香积厨”有较大发展,一些著名寺院,如


1、本站所刊载内容均为网络求购搜集整理,包括但不限于代码,应用程序,影音资源,电子书籍资料等,并且以研究交流为目的,所有仅供大家参考,学习,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。若您使用开源的软件代码,请遵守相应的开源许可规范和精神,若您需要使用非免费的软件或服务,您应当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如果您下载本站文件,表示您同意只将此文件用于参考、学习使用而非其他任何用途。

2、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至(huhu2828@sina.com)联系我们,核实后会第一时间予以下架并删除。

3、如果您发现本站文件已经失效不能下载,请联系站长尽快修正,微信:w286078863

4、其他资源求购,资源共享,广告合作或其他信息,请联系微信:w286078863